翰海秋拍 聚焦五大亮点

2007-12-09

翰海秋拍 聚焦五大亮点

北京翰海2007秋季拍卖会将于12月15-17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12月13、14日为预展。本季拍卖共推出各项专场16个,拍品多达2000余件,总估价约人民币4亿元。

其中书画部分,将分别推出中国近现代书画(1、2)、古代书画、当代书画专场。齐白石的水墨纸本《松鹰》、徐悲鸿《奔马》、于非厂《耄耋图》等将亮相于近现代书画专场;古代书画专场也不乏经典作品,有焦秉贞的长卷《南巡苏州虎邱行宫图》、王翚的设色纸本《仿高克恭 山川出云图》立轴、项圣谟的设色纸本《闽中山水》卷等。当代书画专场涵盖吴冠中、崔如琢、宋雨桂、何家英等名家作品。本季,还将特别奉献《懋隆藏书画》和《清代楹联》专场。油画雕塑之《中国现代经典美术》专场和《21世纪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亦各有特色。

《古董珍玩》将分拆成瓷器、杂项两个专场,其中推出的康雍乾单色釉瓷器、犀角雕系列专题为此季拍卖之亮点。《中国玉器》专场中古玉部分几近全部为海外回流藏品;而继06秋拍推出《怀德堂珍藏清代玉雕》专场后,此次翰海再度与海外藏家合作推出《怀德堂藏玉专场》,本场共汇集明清玉器80余件,其中一件 “清乾隆‘御制十全老人之宝说’册”为罕世珍品。以“菩提主义”命名的《金铜佛像》专场,旨在使人们在供奉诸多神祗面前体味至美的同时,感悟心灵所带来的宁静。为弘扬中华传统老字号,此次翰海特别推出琉璃厂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字号庆云堂藏《书斋四品》专场,旨在让人们在欣赏那被书香缠绕、雅致、精巧的文房用品的同时,感受到深厚内涵。一品精作神采、二品书斋雅致、三品历史传承、四品文化幽香。

翰海公司多年来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弘扬,并通过拍卖形式给予传承。一直以古董珍玩为突出强项的翰海,此次则另辟“新径”,在国内首推中国当代艺术品专场拍卖,共设“国之瑰宝——中国当代艺术品”和“日精月华——中国国石艺术”2个专场。
翰海将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力作引入艺术品市场的前沿阵地——大型国际性拍卖会,是借拍卖这一平台,让我们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受到藏家的关注,通过市场运作提升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使一些在中华民族艺术史上曾经辉煌的传统技艺,通过经济的手段得以传承和保护,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焦点一:清乾隆 和阗碧玉御制暗刻描金“御制十全老人之宝说”册
《御制十全老人之宝说》是清代乾隆帝治国理*,论述人君之道的重要思想汇集。乾隆皇帝是我国两千余年封建帝王史中颇为特殊的一位皇帝。 他自幼聪颖慧敏,文武双修,勤奋好学。据《清史稿•高宗实录》载乾隆帝“生而神灵,天挺奇表,殊庭方广,隆准欣身,发音铿洪,举步岳重,规度恢远,嶷然拔萃。”乾隆帝继位后,深得先代荫恩,既承盛事,开全盛之巅。其中最为值得称道的,便是皇帝本人殊为得意之“十全武功”,这“十全武功”即指:两平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征缅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反击廓尔喀之役。这十次重大军事战役的胜利对后世的影响至为深远,其奠定了近代以来中国之基本版图轮廓,并开疆拓土,稳固边陲,其殊勋备至。乾隆五十六年,乾隆皇帝欣然回忆其继位后的作为,故作《十全记》以纪其事,《十全记》是乾隆帝一生经历与理想的集大成者,因此备受皇帝重视,文中阐释了皇帝对“十全”含义的发掘与认识,认为“十全”之意应为“功德圆满之人生”,并勉励自身成就“千古之全人”。因此在乾隆帝禅位以后,乾隆认为其理想已经达到,便将《十全老人之宝说》制成华夏礼制中皇家典仪里最为珍贵华美之玉册,以传世万代千秋,立言成身,表诸后世。

“清乾隆 和阗碧玉御制暗刻描金‘御制十全老人之宝说’册”共十片,虽为分页但实为一体。玉册之版为整块美玉分割而成。每片正背二面,均阴刻文字或龙纹。首面正面镌“御制十全老人之宝说”,两侧刻饰浮云龙纹,下饰海水江崖纹。背面四面阴刻卷草为框,内镌“御制十全老人之宝说”二行,文一行,共计三行,每行有八字。第二至第九片正、背二面题文三行。第十片正面无刻文,背面镌浮云龙纹与海水江崖纹。每片玉册上,刻文与图腾均暗刻描金,上所刻文大小字共376字。图腾与文字镌刻细腻,流线顺畅,犹如用笔直接镌写在玉片之上。

玉册页制作的每一环节力求完美,纤毫毕备。其质料、工造、文章、精神,无不体现“全”的思想与追求,使材料,工艺、文质、理想高度得到了统一。此玉册页与“十全老人之宝”玺印实为一组。玺印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乾隆皇帝制此宝、册,不仅是要显扬其“十全”之武功,亦有时时训勉自身尽人君之全职,以实现“千古全人”之夙愿。

焦点二:李可染书画作品专辑——与您共赏精品 纪念大师
今年是李可染先生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位20世纪以来中国水墨画家中最富时代精神与卓越个人风格的现实主义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将联合举办系列纪念活动,翰海公司作为支持机构参与其中展览及展册事项,并在本季拍卖中着力打造李可染书画作品专辑,推出多件、不同时期李可染大师之精品力作。

在探索山水画现代风格的潮流中,李可染以他独特的写生方式重新发现了自然美。《黄山写生》表现的是黄山美景,不同于一般收集素材的写生稿,李可染常常是直接对景进行创作,因此,他的写生稿其实也是一幅较完整的作品:画面的选材和布局已经过剪裁和取舍,山石经过层层皴擦和初步的晕染已显出风骨与气势。连点景人物都已精心安排,全画具有很强的自然真实感。

入蜀,对李可染的艺术道路产生深刻影响,巴山蜀水,成为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的重要题材内容。《蜀中小景》即是李可染二次入蜀时的写生作品之一。画上描绘的具体环境虽不能确指,但凡是到过四川的人都会熟悉那山城江边垒砌的石墙、高高的石台阶。山上错落的房子在丛树浓荫映衬下,显得清凉、明亮。房前十分俭省的画出一两个点景人物,顿时显出温煦的人气。山上树木一片葱茏,水墨之中微加花青,赭石点染,既模糊又清醒。几丛近树极富之美,尤其是左上方的一排树,有水光在枝干间透过,使整个画面增加了活泼生动的气息。环绕山城的大江,空蒙、碧透,三艘帆船驶过江面,起点睛之用。画家在作品中表现的是不加矫饰的自然美,然而这种美又是经过精心结构的。

他作于1966年的《漓江胜景》,漓江的山如铁壁一般层层迭迭,矗立在大江两岸,江水如一道白练萦绕于山间,江上帆影点点,顺流而下,将观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天际……好一幅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这是画家表现漓江的经典构图。画家自题云:“世称漓江山水甲天下,吾曾三次往游览,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江边上,终不得见此景也。”李可染在此不仅运用了“以大观小”的传统山水画观照方法,而且还对漓江印象进行了高度提炼概括,才可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经典图式。

“无限风光在险峰”出自毛泽东于1961年9月9日在庐山写下的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它体现了一种勇于探险、冒险和搏击风险的斗争精神,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李可染以此为题材先后创作过多幅作品,此幅《无限风光在险峰》作于1974年,为其中精品。

画面下方几株长松直立,如风云罗汉,中景巨峰兀立,如铁打金刚。山间层层梯田,随山势而上,直上云霄,显示出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无穷力量。全画充满博大、雄强、浑厚的气概。他的用笔有如屋漏痕和折钗股,无论画山石轮廓还是画树的枝干,积点以成线,竖劲中有横劲,横劲中有竖劲,是矛盾又是统一,都是合了疾涩二法,表现出生命力。画面传达着这样一股精气:栉风沐雨,经受了大自然的考验,克服了各种阻力,顽强的生命在奔突着,坚韧持久地活跃着。决不妄发力气剑拔弩张,而是刚柔相济;又决不失之浮滑柔弱,滑而轻、轻而弱、弱而亡。合疾涩二法,并控制到每一点,即是时刻不失自信,时刻以主观精神意志为主宰,不会导致被动、泄气、或溃不能支。画面所表现出的气势和精神,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这正表明画家不仅功力深厚,独具匠心,更是用“我手绘我心”,对诗对景都有着极深入又真实地领悟。

李可染曾创作过数以百计以牛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大写意作品,为牛传神,李可染准确把握了四要:一要诚,即刻意于挚诚善良,而决不要浮滑鬼谲气。二要智,即心如明镜,虽诚而不迂、不傻,聪慧颖智。三要朴,要温和,或强犟,均实实在在,不尚机巧,不求华丽。四要纯,纯洁高尚,鞠躬尽瘁,能忍能持,始终如一,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也。此幅《爱牛图》用笔沉着痛快,落拓大方,运筹自如,坦坦荡荡,一气呵成从不拖泥带水,可谓两笔三笔而笔笔用繁的典范。于洒脱豪放中,给人以尽精刻微,无限丰富的审美享受,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上一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之一,李可染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追求,致力于创造深邃浑厚、充满生机,富于时代和人文气息的山水意象。他始终恪守着中国山水画的特质,以开放的心态,兼收并蓄,赋予了传统笔墨语言新的质量和意蕴。

焦点三:中国现代经典美术专场 之 中国西南的力量
从1976到2007,三十年间,地处西南一隅的四川美院,一直是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重镇。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四川美院在各个时期都出现了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们的创作曾对过去三十年间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与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其间,“川美”的油画创作曾出现两个高峰。一个是“四川画派”时期,时间大致是在1979年到1984年间,以高小华、程丛林、罗中立、何多苓等为代表。另一个高峰从90年代初开始,集中体现在1992年到1998年这段时间里,四川美院出现了一种与“伤痕”、“乡土”截然不同的绘画风格,这主要以1993年的“中国经验”展和1994年的“陌生情景”展为标志,以四川美院出身的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忻海洲、陈文波、钟飙、郭晋等为代表。
此次秋拍,中国现代经典美术专场的“中国西南的力量”板块焦点落定为代表西南美术及中国当代美术史嬗变的名家之作,画家涵盖罗中立、何多苓、高小华、程丛林、庞茂琨、冯斌、陈树中、陈安健等。

程丛林的油画艺术倾向严肃、庄重和崇高,构图完整、人物造型整体概括并着意追求深厚。他的作品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户,这窗口通向了解在“生活”这个场域里的人,以及他们的现实生存状态。

程丛林1990年作《母子》以朴实无华的艺术手法,描绘生活在大凉山彝民的生活片断。用色凝重、单纯、画面深沉的色调感,使人物形象的心理层面和视觉效果强烈。

此场还包含罗中立1994年创作的“巴山夜雨-急诊”、2001年创作的“敲门”,这两件时间跨度将近10年的极至经典拍品。画作充分说明当代杰出知识分子将文化思考融进僻野乡村及文化底层,讲述本真状态中潜藏的生命力。其中《巴山夜雨-急诊》是罗中立“故乡组画”之一,它以农村赤脚医生在夜间顶着狂风暴雨去出诊的情景为题,将对生命的渴望、对人性的关怀,全部倾泻在笔端。罗中立画笔下的巴山人物如同在梦里,又如同在眼前,这正是画家对“新乡土主义”画风的追求与他对本土文化的个人理解和深切关怀。

陈树中完成于今年的“野草滩,2008年的多彩奥运(四联画)”(2008年北京双年展的参选代表作品)也将出现在此专场中。《野草滩》系列创作始于1998年前后,是画家将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以及对民族及乡土文化思考的结晶。此一系列作品既富于现实主义色彩,又以浪漫主义绘画手法,表现出中国北方农村纯朴而抒情的生活气息。此画将北方农村一年四季运动与生产的情况浪漫又直观地展示出来,第一联画描绘暖春时节,万物萌发、山河如画,乡村小学充满朝气的少年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生动、多彩、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情景,第二、三联画以“农家乐”为主题,表现夏秋两季农村生活,画面丰满、色彩鲜明,巨大的蔬果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力,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有滋有味、卓有情致、丰收富足的感觉,让人不由得从心底萌发出一种充实、祥和的幸福感;第四联表现即使在寒冬雪日,农村的冰上运动与乒乓球运动仍红红火火地开展着。这四联图构图和谐自然,联结巧妙,整体看来,如同在一个大空间里上演农村四季故事,传达着画家热爱着的这片土地本真、朴实的气息,相信观画之人会和画家一样由衷地慨叹“生命如歌、生活如歌”。

毋庸置疑,在过去的30年间,四川美院的油画创作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季拍卖油画雕塑专场共汇集36位“川美”毕业生完成于不同时期的作品40余件,并在中国现代经典美术专场中推出“中国西南力量”专辑 ,相信随着中国现当代油画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上的不断升温、收藏家的大力追捧,西南美术乃至中国当代美术一定会在市场上展示出更为坚定、雄厚的力量。

焦点四:油画雕塑之 21世纪亚洲当代艺术专场
亚洲,究竟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概念呢?还是一种地理疆域的划分? 能够被视为一个有共性的集体名词呢?还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方位的称谓?这样的讨论可以无止无休地进行下去,永无结论。

单从亚洲当代艺术角度切入,一般还是从西方人的眼光看亚洲,总是挑捡出与西方现代化发展比较具有共性的部分。所谓的东方主义其实是一个贬抑词,往往忽视亚洲地区对传统文化的实践。过去,也是现在的一部分。严格而言,在今天发生的,就应该都被视为亚洲的当代,亚洲当代多元文化的当代样式,产生的艺术就是当代艺术,而不只是与西方具有共性的部分。在亚洲的当代文化语境里,传统和现代不具备对立或取而代之的关系,即使谈不上是两者共荣并立,至少也是一种长久共存的生态。 过去站在西方艺坛看亚洲,当代艺术在亚洲是边缘,尚未进入主流。 尽管有了几次交易活络的拍卖会,事实上,离开西方当代艺术的交易平台,这还是一个小规模的起步,是巨大冰山一角,真正的能量尚未释放。而亚洲当代艺术发源及生长的本土—亚洲却鲜见以此为主题的大型拍卖活动,而被公认为在21世纪,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把亚洲当代艺术作为整体来关注和推动,并引入大型拍卖会的当首推翰海。

07年春季,北京翰海首开国内先河推出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受到市场专业人士与藏家们高度的认可与关注。事实证明,许多亚洲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正是因为被引入翰海的大型拍卖会,他们的知名度及作品在市场上的价值被大幅抬升,甚至超过了其在本国、本地的认可度。亚洲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升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被广泛关注,实际上扩展了亚洲艺术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翰海致力于亚洲当代艺术的开发和推进,其主旨和深层意义在于从“自身角度”挖掘亚洲传统与当代文化的精粹,用“自己的声音”传达亚洲文化内涵与价值,这与之前西方角度关注亚洲文化是有内在不同的,而这种“自力更生”式的推动与发展才是挖掘亚洲博大深邃文化宝库最有力也最真实的方式,这正是翰海孜孜追求和始终致力的。

本季翰海继续力推《21世纪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品总数量将由前季的80余件增加为130余件。中国当代艺术单元中,除推出周春芽、徐冰、叶永青、宋永红、杨劲松、郭伟、何森的作品之外,中国70、80后创作群拍品数量也有显著增长,拍品件数总计约80余件。包括日、韩、中国台湾、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区在内的亚洲当代艺术的拍品,约计50余件,所占份额比例由上季的25%增长到40%。其拍品征集来源汇集海内外著名收藏家与亚洲各地资深画廊,创作者包括朴西浦、李锭雄、日野之彦、松浦浩之、金昌烈、李桓權、北川宏人、裴准晟、三沢厚彦、澤田知子、申東媛……等优秀的当代艺术家。

本季,《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并非以地域来划分拍品,而是以艺术家和其作品风格整理出三个主题,即“动漫风格与当代泼皮风”、“承继与跃升的新经典”、“传统人文价值的永恒防线”。

21世纪,所谓动漫流行文化所带起的艺术面貌,完全朝向视觉感官的阅读机能,唤起了一种完全不同过往的直观性图像革命。在“动漫风格与当代泼皮风”章节所出现的艺术家,对于媒材的尝试与实验比较多元化,再加上计算机作业的技术越来越精熟,连带也让艺术家的创作有了更丰富画面想象空间。

陈可就是其中一位很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是陈可今年历时几个月完成的一套庞大的装置绘画作品,它将我们带入一个女孩细腻而丰富的心灵世界。陈可觉得旧物本身就带有许多信息,因此她收集了几十件童年时代的旧物,画和物体有一种融和的感觉,而不是彼此抢风头,色彩即兴发挥为多,因为是在立体上作画,更加难以把握,也更加充满惊喜。

松浦浩之(日本)的创作缘于一种“百分之百按照自己想法”的欲望。卡通造型,平涂缤纷色彩,和幽默令人莞尔的内容是他作品的风格。他将故事性融入作品里,让观者看作品时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其2006年所作“红与黑”,有一种超越语言的图像能量,可以超越成人与孩童、男人与女人间的那道墙,超越人性;影像的鲜亮色光,变幻多端的视觉造型,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展现了虚拟的当代美学。

艺术家们处在新旧不同文化的路口,同时也遭遇时代开放性的严重冲击,自然能够在自己的艺术语言里,植入属于自己的对环境变迁之下的敏感体会,进而成就出一种承续传统价值、却也能够转换成跃升的新动能。从此场另一专题“承继与跃升的新经典”所选艺术家的作品上,不难看到艺术者如何去消解传统养分,又可以建立一份自己的诠释语体,使得艺术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拥有了多元化的穿透性。

庞茂琨的作品造型模糊,意象朦胧,这是一种语言方式,也是一种心理方式。他1996年所作《永恒的乐章》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似的人体和面像,隐喻着人们在今日文化中的某种状态,既亲切又含混,既真实又恍惚。庞茂琨的画更注重绘画形式本身。他从四川画派的乡土写实传统中分离,转向城市生活情境,这使他的唯美主义、和谐追求得以顺利展开,他喜欢将生活形象关进画室作理想的关照。庞茂琨的特色与价值还在于他的心灵手巧,不少画家能够精密刻画而难保持灵动,使观众转注技艺而人本索然无味。庞茂琨画的另一特点是形式的取舍依据心灵的偶感。而这种偶然性使他的画获得永恒静穆的古典精神,令人体会到他的画作既具沉稳的古典范式,又凝聚、挑逗着我们的本能情欲所在。

此场,“传统人文价值的永恒防线”单元所选的当代艺术家,都属于对自我文化环境思维有相当自信力的人,他们的艺术语言,除了能够从传统文化体质加以延伸之外,其实也能抓到时代的节奏性,并且这当中的艺术家在对于技艺的讲究方面,更显现出相当的独特思辨性。这几位艺术家也都具备对于自己文化环境相当的执着,但却又不是被传统所拘束,在他们的作品身上,处处流露出对于时代与文化相互映照的面貌,为文化的阶段性留下最好的脚注。

花卉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花园本是文人的遁世之所和自由灵魂的不朽归宿。周春芽2005年所作《桃花NO.2》传达的则是另外一种情愫。桃花的盛开表现了一种处在自由与自责之间的不安,罪与道德在更大的万物自然中被揭示。然而当岁月流逝,我们遭遇身体的衰老,伴生着与日俱增的怨恨和悔憾。该作品旨在创造一种“潜叙述”,暗示着花园中的生命历程,其间遭遇绝望、欢乐、痛苦、渴望……无一幸免。简而言之,周春芽情感充沛的绘画引发了我们对自然秩序和作为人类的命运的诸多矛盾的思考。

李锭雄(韩国)2007年作油彩、高丽纸本《毛笔》的主角“毛笔”具有内省和优雅的意象,位于画面*的对象,带着油彩的毛笔在高丽纸上,强调笔墨和技巧的触感,振兴了传统静物画,作品与其象征意义产生和谐的共鸣,近乎是抽象的概念。毛笔的投射下影子夸张了对象,同时又疑似是油墨的污点。作品材质的肌理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图,展示了一种禅意的审美。作画的过程,着重于运动和手势,是对传统书法的敬意,再次回映了对象,标题和符号之间的相互关联。

鉴于本季亚洲当代艺术的拍品征集,创作者平均年龄,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本专场特聘当代艺术评论家陆蓉之女士,专文论述“21世纪亚洲新艺术”,陆女士以前瞻性的艺术视野,阐明面对即将来临的亚洲美术整合趋势,分居各地的艺术工作者将如何在文化的趋同性上,展开21世纪的美术对话机制。

焦点五:国内首推当代工艺品专场——聚焦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力作
本季秋拍,首辟“国之瑰宝——中国当代艺术品”专场和“日精月华——中国国石艺术”专场,旨在将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力作引入大型拍卖会。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收藏理念历来都是厚古薄今。拿到一件东西,首先要看年代是否久远,够不够年份。只要是“大新活”,则不屑一顾。殊不知远至红山良渚,近至人们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当时制作出来无一例外都是“大新活”。设若当年康雍乾三代帝王也是“玉必商周、瓷必宋元”,对“大新活”不屑一顾,就不会出现清三代艺术品的鼎盛局面,就不会有如许多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流传至今,供人们收藏赏玩。清代嘉道以后,国势式微,外邦涂炭,艺术品制作水平也江河日下。这就是藏家们崇尚清三代,看不起晚清民国的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尤其是民间艺术品收藏和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升温,沉寂已久的工艺美术行业早已萌发出新的生命力。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和不断更新的审美理念的推动下,当代工艺美术品的制作水平,无论从工艺手段、题材选择、精细程度等方面,都比过去有了长足发展。众多国家评定的工艺美术大师无论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学识水平都远非古代工匠可比,可以断言,新的工艺美术的鼎盛时期即将来临。

“日精月华——中国国石艺术”是国内第一场国石专题的大型拍卖会。此次推出的福建寿山石、内蒙巴林石、浙江昌化鸡血石等国石名品,其中不乏田黄、善伯洞、荔枝洞、杜陵坑、大红袍等国石中的顶极石品。除个别石材异常珍贵,为令人不忍奏刀的原石外,其余皆为当代工艺大师的杰作。国石专场中的石品大都已成为面临枯竭的珍贵稀有资源,因历代不断开采,上好品质的石品近乎凤毛麟角,古代就有“一两田黄十两金”的说法,昌化鸡血石也以“鸿运当头”的吉祥意义和稀有性,一露面就被海内外藏家抢购一空。国家级雕刻大师牛克思雕刻的《昌化鸡血石雕楼阁山子》,材料之大、血色之纯正饱满可称千年难得一见。作者巧妙运用石材本身的颜色和纹理,巧雕出松石楼阁掩映其中的妙境,又完整保留了鸡血石的独特美感,可谓巧夺天工。石中天所作《巴林石巧雕章鱼摆件》,把巴林石丰富的颜色变化运用到了极致,以黑色雕成海螺的外壳,间有浅色纹理,真实细腻。更为巧妙的是石材一体的浅黄色和红色部分被雕成海螺外露出来的质地鲜嫩的
螺肉和张牙舞爪的章鱼和寄居蟹,而章鱼的眼睛部位,又巧妙的保留了石材中的浅黄色,浑然天成,使人不得不感叹造化之玄妙。

“国之瑰宝——中国当代艺术品专场”云集了国内四十余位有突出成就的工艺美术师的六十多件优秀作品。其中包括紫砂器、瓷器、玉雕、砚雕、漆器、缂丝、古琴、紫檀家具八项,所选作品都是经过业界专家反复论证认可的作品。其中,紫砂作品中有鲍志强、李昌鸿、顾绍培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工艺师的创作精品;瓷器部分包括了景德镇瓷器和钧瓷两部分,其中景德镇有王锡良、秦锡麟、戴荣华、陆如、王隆夫、李林洪等十几位大师的力作以及华弘公司为中南海紫光阁定制的陈设瓷,足可称为“当代官窑”;玉雕以“扬州工”的代表人物顾永骏、汪德海和刘筱华的作品为主。其中汪德海大师设计制作的《白玉雕大千佛国》等作品为不久前全国“天工奖”的获奖作品,可谓弥足珍贵。砚雕汇集了端歙两大名砚中的顶级作品。端砚有国家级大师黎铿及琢砚名家刘演良的宋坑名品,歙砚作品以王耀、蔡永江、周新钰三位制砚新秀为代表,所用砚石都为唐宋名坑名品,刀法、构图一仍古法而饶有新意,当为书画家的心仪之选。古琴和緙丝已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国家级大师王金山的緙丝作品《翠羽秋荷》,苏州刺绣研究所藏已故国家级工艺大师徐绍青设计,五位高级工艺师历时一年多共同完成的緙丝作品《牡丹通景屏》,不仅艺术性强,其工艺难度和文化含量更属难得。当代制琴工艺大师王鹏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既有学院学习背景又有创新的代表性人物,此次推出的《蕉叶琴》形式古朴流畅、声音优雅浑厚,历时两年多方可完成,弥足珍贵。被明式家具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陈增弻先生誉为“当代清宫造办处”的南通永琦紫檀珍品有限公司制作的十组紫檀家具,包括画案、摇椅、鼓墩、宝座、南官帽椅等精品,所用紫檀木经过特殊处理,造型典雅华贵,做工精致细腻,手感如丝绸般柔滑,且采用无接缝制作而经高低温不变形,被专家认定为工艺水平在明清宫廷家具之上。

春拍余温尚存,秋拍热潮又起,相信翰海此季敛精聚华、厚积薄发、巧心造诣之作不仅是一道艺术品饕餮,更为市场打入活力、为投资者、收藏家们提供丰沛机遇,会为07年艺术品市场留下精致绝美、余香萦绕、难以忘怀的一页。

2002-2021 Beijing Hanhai Auction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43782号-2 翰海经营许可证号:110104115987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1800         技术支持:雅昌艺术网

访问量:37

链接链接链接链接链接精品大片国产WWW免费国产嫩草链接